根据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提供的电子政务模型,结合我国各级政府的实际情况以及我们在众多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中积累的经验,掌游提出从集成的角度来规划政务协同办公系统的层次架构。
政务协同办公系统的功能结构从上到下可分为以下四个层次:公众服务层、应用层、应用支撑层和网络基础设施层,而信息安全,管理以及标准、规范体系贯穿于各个层面。
标准与规范
标准与规范支撑体系是保障整个电子政务实施成功的软性因素,也是保障成功实施最重要的一环,除了贯彻国家有关的标准外,还需要制定用于指导政府电子政务平台进行整合、集成、协同的实施规范,并依照规范科学合理地进行应用实施。
网络基础设施层
网络基础设施层为各级政府的各类电子政务应用提供了必要的网络基础环境,提供了可靠、有效的信息传输服务通道,是各类政务信息的最终承载者。
应用支撑层
应用支撑层提供应用系统的信息管理支持,用以支持应用系统的快速构建,异构系统间的集成,跨部门的业务整合。还提供了数据资源和信息交换服务,为各级政府的各种应用提供所需的信息支撑和业务支撑。
应用层
应用层包括各种开发工具、中间件、应用平台基础件等。应用层提供了在统一的政务应用软件框架之上的各类应用,包括办公自动化、事务处理、信息处理、视频应用系统、政府门户系统、政务应急指挥系统等。
表现层
表现层,可根据需要提供浏览器、手机、PDA等多种方式的展现方式,适应信息时代多样化需要,并可保证用户对信息的及时获取。
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在各层面为各级政府信息系统提供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身份鉴别、防抵赖等安全服务。
管理
管理涉及网络基础设施、应用支撑、政务应用各个层面的技术和运营管理。
通过以上完整的支撑架构,形成了政务协同办公统一应用平台,各种分布式应用系统和网络资源,就被完整地组织在一起,起到了相互数据沟通、相互服务调用、相互业务协同的无缝结合。
|